2009-11-14 和讯要闻
为何97%市场老药占领?药企利润微薄难支研发烧钱游戏
国家基本药物最高零售限价(指导价)本月底有望公布。到2009年年底前,按照国家规划,各种医改政策将密集发布。但对基本药物的“最高限价”让整个医药产业链五味杂陈:医药制造商、医药流通商、甚至医院这一产业链利益共同体,被明确了一个透明而不可穿越的天花板。这对广大的患者或是一个短期的利好,但是对药企而言却意味着由于利润的微薄,对新药研发的积极性随之降低——这对整个医药工业而言并不是个好消息,对整个医药市场而言也可能是一个长期的隐忧。
此前不久,国家科技部、卫生部等11部委共同设立的“国家重大新药创制”科技专项,整个专项国家预算投入66亿元,支持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制药企业研发项目和新药孵化基地。这尽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首次大规模投入支持新药创新,但是面对新药研制庞大的胃口,无异于杯水车薪——1000多个项目共同分享,每家只拿到500多万。而在国际上,新药的研制动辄是数亿乃至十数亿美元的投入。
独家药品无缘单独定价?
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说:“基本药物目录身上的‘光环’逐渐退隐。当它真正揭开神秘的面纱之后,其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并没有当初预期的大。”
据了解,基本药物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面临两次定价:发改委制定全国零售指导价;各省招标采购企业竞争带来的二次定价。
此前,坊间流传基本药物的定价将下降20%。但面对药企、商业流通领域、甚至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抗议,国家有关部门在定价中又增加了一些回旋余地:比如野生药材价格飞涨,可能会预留给制药企业上游药材价格上升带来的空间。有分析者认为,这种考虑是必须兼顾的,因为企业是逐利而生的,政府如果一味压低价格,将会导致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无人生产,最终无法供应。
有业内分析师认为,发改委等部门应该有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,因此预计会采取差别对待的方法处理:让毛利已经很低的药价格回升;价格较高的普药则会面临15%-20%的下降空间,而不是一刀切地都降20%。